本文转自【人民网-人民日报】;
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推进,才能最大限度减轻气候变化不利影响,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。在推进减缓工作的同时,应更加重视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科学、精准,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。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,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。”“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,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,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,而是我们自己要做。”
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》显示,2022年,我国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超过51%,目前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历史性地超过煤电,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显著。
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。当前,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速演进,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发、强发、广发特征,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。世界气象组织日前指出,2023年10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月。同时,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将至少持续至明年4月,大大增加了出现破纪录高温的可能性。
应对气候变化,需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。一方面,通过能源、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调整,减少温室气体排放,减缓气候变化速率,比如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、植树造林增加地球碳汇等。减缓行动是遏制气候变化的根本措施,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另一方面,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,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整适应行动,降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风险,比如建立完善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系统、加强对气候灾害风险的管理等。当气候变化已经发生或预期灾害风险较大时,适应行动不可或缺,能直接有效地保护人类社会、自然生态系统安全。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推进,才能最大限度减轻气候变化不利影响,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。